![]() 2018年拍摄的东部新城区 ![]() 1995年,开发初期的东部新城区。 张秉山/摄 ![]()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老城区及青岛湾 张秉山/摄 ![]() 1996年的青岛湾及沿岸 ![]() 2016年的青岛湾及沿岸 与前辈不同的是,我乘坐的飞行工具除了直升机,还多了滑翔机和动力飞行伞,偶尔也用用无人机。照相机从胶片式逐步拍到了数码式。 ![]() 2000年,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原址——北海修造船厂。 ![]() 2016年拍摄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 ![]() 1996年的东部新区五四广场 ![]() 2016年拍摄的五四广场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青岛港老港区 张秉山/摄 ![]() 1996年拍摄的青岛港老港区 ![]() 2018年拍摄的青岛前湾新港全自动化码头 天地造化给予了青岛沿岸婀娜多姿、令人遐想的海湾及岬角。从前海一线自西向东,青岛湾、青岛角,汇泉湾、汇泉角,太平湾、太平角,浮山湾、燕儿岛岬,石老人湾等,海湾海岬依次排开,湾岬相连,形成了青岛沿岸特有的港湾式海岸线。这些湾岬有的深邃淡定、有的柔美缓和、有的弯曲曼妙、有的博大宽阔。海岬环抱,静卧着片片蔚蓝,精致的青岛,因此有了浩然的大气。 ![]() 2016年拍摄的胶州湾海底隧道黄岛出入口,对面就是青岛主城区。 ![]() 2018年拍摄的胶州湾跨海大桥 ![]()
从空中看青岛、看这些湾岬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情呢?为解决青岛主城区与黄岛的
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飞行,俯瞰这座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熟悉而又陌生。红礁、碧海、绿树、金滩,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印记交融在一起,有老城的旖旎、清秀,也有新区的现代、时尚。老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令人神怡。新区,高楼林立,处处生机,很是壮观。老城的海湾与新区的海湾对比强烈,又彼此包容,很是大气。俯瞰青岛,的确美丽!
交通不便,开通了青黄轮渡。这是1986年拍摄的黄岛轮渡码头。 张秉山/摄 ![]() 1996年环胶州湾公路开通。 ![]() 2013年拍摄的青岛体育中心 ![]() 2000年拍摄的青岛体育中心 青岛人习惯把老城区南向面海的一带区域称为“前海沿儿”,“前海沿儿”所对应的海湾是青岛湾。青岛的两大经典地标性建筑——栈桥、小青岛就坐落在湾内,在旧时青岛的十大胜景中被誉为“飞阁回澜”和“琴屿飘灯”。栈桥是120多年前青岛建置时守军章高元所建的简易码头,德军登陆青岛后,对栈桥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作为军用码头使用,国民政府收回青岛后,于1931年9月在桥南端加盖了一座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小青岛上的灯塔也是德人所建,它的作用是与遥海相望的花旗山(现称信号山)上的旗语信号,共同为进出胶州湾的舰船引航。 ![]() 1996年环胶州湾公路开通时的公路两侧 ![]() 2018年拍摄的环胶州湾公路两侧 ![]() 2013年的大麦岛区域高楼林立。 ![]() 1996年,大麦岛还是一处城中村。 从汇泉角到小青岛以东的海湾是汇泉湾,因青岛的发祥地“汇前村”遗址就在海湾背后,因而得名。海湾西侧有一座红礁石延展的海滨公园,是国内罕见的红礁石地质公园。碧水红礁间有一座绿色琉璃飞檐的中式建筑,那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首座水族馆。坐落于湾底的是一片月牙形海滩,这便是闻名全国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这里沙细浪缓,水质优良,1899年德国人就将这里辟为浴场并兴建了度假旅馆等配套设施,上世纪三十年代,增设了跳台、浮台、救生设备等,每年来此避暑游泳的中外泳客三万多人。现在,夏季高峰时节,在这里游泳、嬉戏的人每天超过十万人次。莱阳路和南海路贯穿着汇泉湾沿岸,莱阳路路北侧排列着一片欧式别墅,旧时多为上流人士居住,康有为故居就在其中。湾底的背后有一个大广场,德占时期是个跑马场,经常有赌马比赛,抗战胜利时,美军与国民党军队就是在这里接受日军投降的。 ![]() 2013年已经城镇化的崂山北部城区。 ![]() 1996年还是村庄状态的崂山北部城区。 汇泉角与太平角两个海岬之间是太平湾,据说湾由太平角而得名,太平角由与此内陆相望的太平山而得名。环湾海岸主要由几个海滩组成,西侧的海滩最长且宽,是青岛第二海水浴场,东侧连结着几个无名小海滩。太平湾背依着的那片陆地,树木茂密、建筑奇特,是八大关和太平角风景区。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被整齐的规划建设了十几条街道,其中八条分别以山海关、嘉峪关、正阳关等我国的八个关隘命名,称之为“八大关”,并分别栽种了八个品种的行道树。八大关和太平角风景区里散落着上百栋英国、美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风格的别墅,其中以花石楼、公主楼最为著名。这里环境静雅,是全国知名的疗养胜地。 1957年7月,毛泽东来青岛时,还在第二海水浴场游泳并在沙滩旁的红顶凉亭内召开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79年夏天,邓小平在八大关休养了一个月,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在第二海水浴场游泳。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国内新人们海滨婚礼、海誓山盟的浪漫之地。 ![]() 2000年,建设中的崂山新城区。 ![]() 2013年的崂山新城区 自太平角向东至燕儿岛岬这个宽大的海湾被称为“浮山湾”,旧时青岛十大胜景之一的“燕儿岛秋月”在湾的东端,青岛第三海水浴场坐落在湾的西隅,“三浴”周边也是青岛市东西部新、老城区的分界线。二十多年前,浴场东部沿岸是青岛湛山村、浮山所村、麦岛村等几个渔村和一个大型修船厂。1992年,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主导推动青岛城市东部开发战略,这一地区逐渐建起了鳞次栉比高楼,成为了青岛新的行政中心区和CBD。中国申奥和青岛申办奥运帆船赛成功后,修造船厂被搬迁,在原址上兴建了功能完善的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就是以此为基地,在浮山湾海域举行的,并在这里颁发了11枚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赛后,这里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旅游和普及帆船运动的场所。 ![]() 1996年的东海路两侧还是滩涂和零星的建筑。 ![]() 2013年的东海路两侧已是成排的别墅和雕塑公园。 从大麦岛村向东约十公里的海中,矗立着一尊巨大的、老人形态的礁石,当地人称“石老人”,这片海湾就是石老人湾。紧邻“石老人”西侧有一片长约3公里的海滩,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海水浴场,这里海水清澈、沙滩宽阔,是天然的优质度假海滩。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海湾沿岸散布着渔村、滩涂和菜地,青岛城市东扩后,由于这里北依浮山和午山,南向大海,自然条件绝佳,很快便成为房地产商的必争之地。现在,成片的别墅取代了渔村、菜地,滩涂变成了滨海公园、游艇码头,渔民们也弃船上楼了。在石老人海水浴场的背后,有一座现代化的城区——崂山区,青岛市新的地标性建筑青岛体育中心、青岛大剧院也坐落在这里。 |